查看原文
其他

技术赋能教育,一所未来学校的“全能画像” | 头条

未来学校装备研究 新校长传媒 2020-09-01




未来教育技术支撑:

“高带宽”“高分辨率”信息传播

▲▲▲


21世纪科技突飞猛进,不过我们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仍然仰赖五万年前人类发明的技术:语言。声带与耳朵这对世界上最早的沟通设备,至今还主导着信息传达的基本模式:大脑 > 声带 > 空气 > 耳朵 > 大脑,循环往复。


然而,科学家们认为,这恰好是人类文明的阻碍之一。科学家用“带宽”一词形容交流的关键因素,如果将信息比作“奶茶”,那带宽就是“吸管”。而今天,人类最常用的带宽,和其他形式相比,并不具备太大优势:



带宽对于交流的提高不只是速度,细节和准确度也会提升。还原一场传统课堂发生的教学活动,不难发现低带宽可能造成的影响:


1. 教师首先将知识压缩成自己的语言,发出信息;

2. 学生接收到老师的信息,需要先解压成自己习惯的语言;

3. 同时,学生还要试图理解教师说话时的心理状态,以了解其真实意图;

4. 然后,学生将要表达的信息压缩成自己的语言,反馈给教师;

5. 教师接收到学生信息,解压,反馈;

6. 重复前面5步。


这样的课堂交流,低带宽导致信息传播的低分辨率,思维细节必然失真。


其实,伴随技术发展,电脑、手机、平板等设备,图片、声音、视频、VR(虚拟现实)、AR(增强现实)等技术,已经推动着人类交流无论带宽还是分辨率大大提高。“带宽”和“分辨率”正是教师追求的“高效”关键所在。这里仍以课堂为例:


一堂讲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英语课。教师A,采用传统教学方式,教师讲、学生听,教学内容用板书呈现,和学生的互动仅限于教师提问,学生回答;教师B,采用VR、AR技术,学生戴上VR头盔看到逼真的太阳系星系图,借助平板上的AR功能完成行星排序、单词拼写,实时纠错。教师还让学生扮演八大行星,自行排序,巩固知识。相信大家更乐于走进教师B的课堂,因其教学手段更丰富(“带宽”更宽),各项设计让知识呈现更立体、生动(“分辨率”更高)。


2019年6月,我国正式发布5G商用牌照。那么,5G时代的课堂会变成什么样?



5G描绘了教育的更多可能:老师足不出户,就能给天南海北的孩子上课;智慧农业、智慧工业、智慧医疗等来自真实生活的内容融入课堂;学习资源随处可得,更迅速、便捷;通过智能设备课堂与现实世界实现零距离衔接;学习路径更丰富……5G时代,信息传播的“带宽”和“分辨率”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。



数字化转型已在学校悄然发生▲▲▲


除了技术整体进步,这个时代的教育还拥有一个巨大优势——备受各界关注,新工具、新技术迭代开始以促进教育发展为重要参照目标。科技为教育带来更多可能,学校不可避免进行数字化转型。


比如,学校架构与教育实践模式,从传统模式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,增加项目式学习、协作学习、个性化学习等多种方式,同时注重课堂外拓展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应用。


未来课堂的建设布局,随着学习方式的转变会改变各种学习空间的布置,单一专用的教学空间变成灵活多变的学习空间。

 


 


课堂上,更多的智能化设备将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,还有统一的教学平台,将教学实况、互动,学生作业、考试等教学管评测的过程全部记录下来,还能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,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推动教育前进。


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,也成为学校管理中日益重要的课题。


不过,对学校基础设备工作人员的录用、培训、技术支持,在传统学校一直是无法解决的难题。国内学校通常由信息技术课老师兼任,条件不足的学校可能由其他学科老师临时担纲。但是当学校朝着“人手一台设备”方向发展,5G时代“一人多台设备”时,仅靠感兴趣或懂技术的老师并不能做好优质服务,教育信息化将大打折扣。

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美国各级学校和学区开始参考企业CIO(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,即首席信息官),设置教育CIO,突破技术人员的能力瓶颈。他们通常负责维护计算机设备,培训有一定技术需求的教师。


基于对智库近10年积累的信息化特色学校案例研究,蒲公英未来学校装备研究中心正式成立。它不仅承担学校或区域的教育CIO功能,更希望驱除迈向未来学校这条路上的迷雾:


学校是什么?老师是什么?学生是什么?

有哪些技术可以帮助学校升级管理?

有哪些软件可以帮助老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?

怎样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?

当教与学的关系被重构,学校如何选择合适的教育装备,如何运用?



未来学校装备设计师的多重身份▲▲▲


装备研究中心成员有一个特别的头衔,叫做未来学校装备设计师,即以设计的思维,为学校量身设计未来路径。那么,装备设计师具体负责哪些工作?


成为研究者


在参加数百场大大小小的教装展,考察数百家教育装备企业以后,设计师们整理出一幅未来学校装备轮廓图,分软件和硬件(即空间部分)。



软件需求里包括教学软件、管理软件、评价软件、生活服务软件、环境软件等。比如:


智慧环境系统,包括智能灯控、安防监控系统、门禁管理系统等;


网络教学系统,包括教学系统、备课系统、科研系统等;


教育管理与评价,包括教育管理系统、财务管理系统、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等。


硬件(空间)方面,包括常规硬件,计算机、投影、电子班牌等;特色教室:如学科实验室、创客教室、书法教室的装备等。还有学校特色空间:如心理咨询室、数字图书馆等。


成为检验员


通过与上百位教育技术专家、信息化示范校校长交流,设计师清楚地知道哪些产品和供应商有较高知名度、研发实力、区域影响力,产品质量是否符合使用标准,后续服务和运维情况是否正常,为学校做好甄别工作。


成为用户地图


设计师熟悉不同特色教室、特色空间的配置,基础版名目有哪些,价格多少,高级版需要哪些项目,预算增加多少。根据学校预算,设计出一张最适合学校的装备清单。


成为量体裁衣的裁缝


设计师会深入调研学校的方方面面,大到顶层设计、宏观理念,小到经费预算,事无巨细,勾勒出信息化的筹建蓝图。


  • 顶层设计:学校文化理念是否完整?育人目标是否清晰?办学特色是否鲜明?

  • 课程:学校课程建设现状?是否有完整的课程体系,并融入信息化?

  • 软硬装备:学校在智慧校园方面的软硬件设备具体是什么?使用率如何?

  • 学生:学生学习方式是否有创新?学生是否具备自主运用技术学习的能力?

  • 老师:老师在信息化方面的观念如何?是否具有主动学习的意愿?能否熟练使用数字化技术与教学结合?


带着以上维度,设计师们找到其中困难,提供解决方案。


比如,基于学校系统的装备设计,解决方案,从学校的文化理念、课程体系开始与教育装备结合,从学习方式、评价体系、管理机制、资源支撑等方面为学校配置装备,支持学校智能化持续发展。


基于办学模式的装备设计,装备研究中心与多所信息化示范学校合作,开展学校模式输出。


如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,是基于统整模式的装备设计,如果您所在学校也在做学科统整,中心可以邀请该校团队到校指导,贵校老师也可以深入南科大二实验学校进行体验学习;如果学校预算不多,中心合作方也有常州北郊小学这样的乡村示范校,仅用沪江网校、钉钉这类免费软件,就把学校的信息化带动起来。


基于课程的装备设计,着重进行装备方案与课程的结合。基于学科,关注教学体验的改进。语文、英语课堂,可能用更多的语音采集对比装备,听、说类软件。在西藏拉萨的一所小学,学生学习汉语发音时,就采用科大讯飞的语音反馈系统。


数学、科学课堂,可能用到更多实验类教具,更多观察、探究装备;历史、地理、生物课堂,可能用到更多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技术,展示宏观场景或让学习者身临其境……


成为学校智能化的营养师


只有装备远远不够,学校智能化还需要懂得调配的营养师。设计师们整理、研究各种适合教师使用的学科软件,同时辅以培训,帮助校长和教师进行素养提升。


2017年,中心评选出“那些被一线老师爱上的教育工具与资源”,分别从阅读、数学、创造力、规划能力、语言能力、科技创新能力、网络研究能力、获得新技能、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9大方面推荐了教育软件,拓展教师的教学资源。



2018年,又从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地理、历史等学科的角度,评选出“最受欢迎的教学软件”,帮助教师提升教学体验。



2019年,中心将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发布“2019教育技术年度榜”,从学校治理、学习空间、学习方式、学习内容、生活方式、教师行为6大维度,评选最具品质的教育技术解决方案,为学校智能化升级助力。



同时,中心也做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学校装备设计。如培养阅读、计算能力,发展学生创造力,规划能力,提高学生的语法和语言技能,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科技技能、利用网络开展研究的技能等。



一所面向未来的全能学校▲▲▲


我们都希望未来能有这样一所全能学校,将“理念—课程—空间—装备”融会贯通,四者相互融合、支撑、赋能。技术没有改变教育的本质,而是给当下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。


这样的学校,内部逻辑是怎样运转的?


学校治理方面:


技术可以出现在办公室、招生办、财务室,实现教务管理、财务管理、家校互通、学籍管理;也可以出现在大门、车库、天台,实现智能安防、访客记录、学生入校离校监控;或者出现在食堂、绿化带、楼梯间、操场,实现智能流量监控,防止踩踏事件发生;还可以出现在教室,帮助系统优化学生走班选课……


学习内容方面:


技术可以出现在教室里,实现个性化学习,实现更科学的评价;可以与食育课程、中餐、西餐课程相结合,了解食物背后的营养元素、卡路里;可以出现在绿化带,孩子们学习植物的习性,设定浇水、施肥的时间,保持校园内植物的郁郁葱葱;还可以出现在大门、车库、各种公共空间,与学校的校本课程、项目式课程相结合,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去解决问题。


学习空间方面:


技术可以出现在数字书法教室、数字音乐教室、数字图书馆……让孩子们有更灵活的方式学习书法、音乐,阅读;或者智能探究实验室、VR/AR学科体验馆、录播教室、编程创客教室……帮助孩子们更立体、真实地感知世界;甚至是安全虚拟实训室、心理调解室、校园绿化带……因为有些道理,AI比我们讲得更明白。


没有孤立的学习空间,整个学校都是孩子们的学习场域。


学习方式方面:


技术可以让课堂互动更有趣、让教学流程更科学;让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更有针对性。技术也可以让家长也参与到学习中来,实现教师、家长、学生多方面综合性评价。


生活方式方面:


通过技术,学校可以实现手机端或PC端一键开关灯光、空调、教室电脑……为学校节省人力物力;可以根据空间内的光线、温度来调整灯光的亮度和空调的温度……预防孩子的近视问题,还可以防止感冒;根据孩子每天的进食内容,合理搭配食物,让家长随时在手机端了解孩子的营养状况……根据手环数据,了解孩子每天的运动量,预防小胖子的出现。


教学行为方面:


技术将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:过去教师用纸笔阅卷,现在有了网络阅卷系统,一小时可以批阅3000份试卷;过去用人耳或试卷来考听力,现在通过AI人机对话就可以完成,而且马上出成绩;过去老师们手写教案,现在可以通过网络备课平台添加任何优秀资源;过去只能通过一种形式知道学生成绩,现在可以多渠道评价,还可以追踪学生的短板和优势,提供更多发展路径。


技术还可以出现在操场上,通过力量、柔韧、协调性等大数据,优化体育课、课间活动、运动会的项目和流程,帮助老师制订更符合孩子们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计划……



所有方案汇集而成的这张网,就是一幅全能学校的全景图。它并非孤立地谈技术,也不是单纯地配装备,而是将学校文化、课程、空间有机融合,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。当学校生长得更立体更多元,就能看到未来学校的模样、教师的模样、孩子的模样。



如何迈向这样的“全能学校”?▲▲▲


未来学校装备研究中心认为,可以从这五步来推进。



首先,解决基础的功能问题,办公区域、教学区域有网络,有可供展示学习资源的教学一体机,这是最基础的要求。


其次,实现数字化校园的雏形,校园网络全覆盖,初步建成数字校园基础平台。


再次,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使用并不深入,需要培养乐用善用技术手段的未来教师,让老师们提高使用技术的意识和积极性。


接着,当所有教师都善于研究技术,并尝试技术与教学结合时,开发基于互联网思想和技术的课程,让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就会变得顺其自然。


最后,只有这样,才能建成全方位数字化的生态系统,成为一所真正的未来学校。


“新校长传媒”投稿邮箱:2594889720@qq.com
 你可能会感兴趣 人人都说学科阅读很重要,为什么学校里的海量阅读极少发生?
学校首重文化,那好的学校文化系统究竟长什么样?
历时四年研究,我们发现这才是教师学习最有效的方式

责编 | 陶小玮
 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 
▼ 点击「阅读原文」,了解详情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